v>
歸有光:君德賴以培養,生民賴以滋息,社稷賴以鎮定,此忠厚之臣也。其在于古,若償金、脫驂、翻羹、唾面之類,皆可以言忠厚也。其大者,則如曹參、周勃、丙吉、狄仁杰、郭子儀、裴度、呂端、王旦、韓琦之徒是也。
李贄:人多以受珠一事求全文正,殊不知設身處此,更不知何如也。但觀其所全者多,此等處略之可也。
王夫之:王旦受美珠之賜,而俯仰以從真宗之偽妄,以為熒于貨而喪其守,非知旦者,不足以服旦也。人主欲有所為,而厚賄其臣以求遂,則事必無中止之勢,不得,則必不能安于其位。及身之退,而小人益肆,國益危。旦居元輔之位,系國之安危,而王欽若、丁謂、陳彭年之徒,側目其去,以執宋之魁柄。則其遲回隱忍而導諛者,固有不得已于斯者矣...雖然,旦之處此也,自有道焉。旦皆失之,則彷徨而出于茍且之涂,弗能自拔,其必然矣。澶州受盟納賄之恥,微欽若言,君與大臣豈能無愧于心?...旦之登庸,以寇凖之罷相也。欽若不能與同朝,則旦亦不可與欽若并用。乃欽若告旦以祥瑞之說,旦無以處之,而欽若早料其宜無不可。則旦自信以能持欽若,而早已為欽若所持。夫其為欽若持,而料其不能為異者,何也?相位故也。使旦于命相之日,力爭寇凖之去,而不肯代其位,則欽若之0不摧而自折,真宗之惑不辨而自釋,亦奚至孤立群0之上,上下交脅以阿從哉?進退之際,道之枉直存焉,旦于此一失,而欲挽之于終,難矣!
《歷代群英歌》:王旦裁抑奔競,繼隆(李繼。┎桓綑喑。
畢沅:旦為宰相,務遵法守度,重改作,善于論奏,言簡理順。其用人,不以名譽,必求其實。居家賓客滿座,必察其可言及素知名者,別召與語,詢訪四方利病,或使疏其言而獻之,密籍其名以薦,人未嘗知。
湯鵬:① 王旦傅會天書,稱大禮使,此真宗所以夸其淫祀也;解縉、黃淮不念舊君,鋪陳文學,從容密勿,此燕王棣(朱棣)所以文其逆舉也。故曰鄉原為不君之利也。 ② 所謂交際參差而生榛梗者,周瑜年少,則為程普所陵;王旦老成,則為寇凖所短是也。
惲毓鼎:宋代宮闈之事,大臣皆得與聞。如王文正、呂正惠(呂端)、呂文靖(呂夷簡),遇大事極能匡正。聽到莘縣名人王旦這個消息,很多網友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,
蔡東藩:① 欽若小人,不足深責。王旦名為正直,乃以欽若一言,美珠一樽,竟箝其口,后且力請封禪,冒稱眾意,利令智昏,固如此哉!讀畢為之三嘆! ② 本回為王旦、寇凖合傳,兩人皆稱名相,而旦失之和,和則流;凖失之剛,剛則褊;要之皆非全才,而患得患失之心,則旦與準皆不免。旦之所以同流合污者在此,準之所以屢進屢退者,亦何嘗不在此?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旦與準若知此道,則和可也,剛亦可也,何致事后自悔,遺令披緇,阿旨求榮,坐罪迭貶耶?